武断乡曲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。
出处《史记 平准书》:“当此之时,网疏而民富,役财骄溢,或至兼并豪党之徒,以武断于乡曲。”
例子力之大者,则反持官府;力之小者,则武断乡曲。清蒲松龄《上孙给谏书》
基础信息
拼音wǔ duàn xiāng qū
注音ㄨˇ ㄉㄨㄢˋ ㄒ一ㄤ ㄑㄨ
繁体武斷鄉麯
感情武断乡曲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近义词鱼肉乡里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万众一心(意思解释)
- 支支吾吾(意思解释)
- 帮倒忙(意思解释)
- 上下其手(意思解释)
- 秋水伊人(意思解释)
- 晕头转向(意思解释)
- 雪兆丰年(意思解释)
- 劳民伤财(意思解释)
- 胆寒发竖(意思解释)
- 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(意思解释)
- 庖丁解牛(意思解释)
- 火烛银花(意思解释)
- 夷为平地(意思解释)
- 吴下阿蒙(意思解释)
- 结缨伏剑(意思解释)
- 美人迟暮(意思解释)
- 牛郎织女(意思解释)
- 二三其意(意思解释)
- 乐以忘忧(意思解释)
- 了如指掌(意思解释)
- 如出一辙(意思解释)
- 霜露之悲(意思解释)
- 如火如荼(意思解释)
- 虑周藻密(意思解释)
- 可有可无(意思解释)
- 避俗趋新(意思解释)
- 福善祸淫(意思解释)
- 改恶向善(意思解释)
※ 武断乡曲的意思解释、武断乡曲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将在军,君命有所不受 | 将:将领;受:接受。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,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。 |
一轨同风 | 车轨相同,风俗一致。比喻国家统一。 |
笑骂由他笑骂,好官我自为之 | 指为官声名很坏,任凭人们笑骂,还是泰然自若当自己的官。 |
高屋建瓴 | 建:倒水,泼水;瓴:盛水的瓶子。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。比喻居高临下,不可阻遏。 |
草菅人命 | 菅:一种多年生的茅草;泛指野草、杂草。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;随意加以摧残。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;任意残害人命。也作“草菅民命。” |
乐道好古 | 以守道为乐,喜爱古制。 |
牛口之下 | 借指卑下的地位。 |
半路出家 |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离家去当和尚、尼姑。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识字知书 | 谓有文化知识。 |
见危致命 | 见“见危授命”。 |
折臂三公 | 晋代的羊枯,曾坠马折断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贵官堕马。 |
经纬天地 | 经:丝织品的直线;纬:丝织品的横线。形容人的才能极大,能经营天下,治理国政。 |
黑不溜秋 | 形容黑得很难看。 |
互通有无 |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。 |
三十三天 |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 |
将伯之呼 | 指求人帮助。 |
兴高采烈 | 兴致高;精神饱满。采:精神;烈:强烈;旺盛。 |
便还就孤 | 就撤回到我这里.。 |
皮笑肉不笑 |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。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。 |
气味相投 | 气味:意指思想或志趣;投:合得来。指人思想作风相同;彼此很合得来。 |
众所瞻望 | 瞻望:仰望。大家所仰望的。形容为大家所敬仰。 |
寥寥无几 | 寥:稀少;很少;无几:没有几个。形容非常稀少;没有几个。 |
岁寒三友 | 松、竹经冬不凋,梅花耐寒开放,因此有“岁寒三友”之称。 |
华不再扬 | 已开过的花,在一年里不会再开。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。 |
群山四应 | 应:应和。四面群山纷纷响应。比喻一声号召,人们群起响应。 |
药石无效 | 药石:药和治病的石针。药和石针都不见效。形容病情严重。 |
争分夺秒 | 不放过一分一秒;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。也作“分秒必争”。 |
妨功害能 | 压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。 |